前边帖子我是从revit里导出
建筑模型,下面我导出11层结构模接上篇帖子:
Revit中定义的外墙内墙和导出到鲁班的名称属性完全一致,但是Revit中定义为外部的墙体导进鲁班都变成了内墙,这个需要后期用构件替换处理下。
模型是导出来了,我们平常算量需要的墙梁板柱都是完全转化过来的,除了个别的
楼梯扶手等会变成几何构件,但是这类我们可以变通处理,楼梯我们手算或者按投影面积也可以取。算量的大块是墙梁板柱这些是完全对应的。说一下,我这里Revit里是建筑模型,所以没有出现
剪力墙,暗柱,框架梁,大伙看到的是砌块墙和砖墙。Revit里建筑结构机电是分来建模的。
下面我测试下结构模型
如果是
专业协同的话,有时你打开结构专业做的模型会出现这个对话框,这里涉及到Revit工作集权限
问题,就是建筑的能否打开结构的模型,能否修改,都需要得到结构的允许。先不说这个,上图看
下面是Revit里面的结构模型,现在我测试导出剪力墙、柱和梁,在和导入鲁班的对比
这里转化无法区分框架梁,次梁,都转化成了框架梁。
再说下我觉得鲁班被低估的一个地方是云自动套,可能有经验的大伙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过对于像我这样不熟悉
定额的人,跟着单位从深圳跑到江苏,要熟悉当地定额
计算规则,没有几个月时间摸索套出来的也是错误百出。实话实说,这个功能对于新手或者异地
工程比较实用,有经验的可能用处不大。但是不管对于新手还是老手,确实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不用一条条套。修改个别定额的时间肯定比全部套短。
上面是自动套反查结果,直接对应到哪一层哪个构件怎么套定额的
上面是云模型检查。这里要说一下,云模板自动套是鲁班公司已经定制好的,墙梁板柱都一次性到位,工程的所有构件都已经包括。但是每个地区每个工程都有些不一样的,云模板不是百分百准,我最后还是要自己细节调整下,比如我云模板自动套出来的漏套了超高
项目。但是云自动套查出来了。这里我不是为鲁班做广告,说实话,有时云模型检查出来的是一些小问题,像卫生间翻边,未套定额,构件重合,规则矛盾等,这些新手容易犯,有经验的可以省去,因为多年的经验他们会有一种惯性和直觉,不容易犯错。但是这个功能还是挺不错的,保险些。
最后计算看
报表
这样基本就完成了从Revit到鲁班的数据共享。
这里有几个问题留下探讨下,也是我下一步要做的。
1、Revit导入鲁班可以算量么?准确度怎样?
Revit中导出的模型导出到鲁班中,如果仅仅是为了三维效果的吻合,那就没意义了。从我测试的结果来看,三维效果大家都满意,导出的构件墙梁板柱,这些属性都还在,砖墙砼柱这些导入鲁班也能分开,名称也都对应。所以要想达到实际出
工程量,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可以的,只不过准确性取决于Revit中建模时墙梁板柱的属性定义以及后期在鲁班中几何构件的修改,准确度取决于建模人的水平。
2、哪些构件导入鲁班会变成几何构件?
如何解决
Revit中的楼梯,扶手,坡道,檐沟,封檐带,家具,天花板,植物,场地,体量,内建模型都会变成几何构件。这些构件有什么共同点呢?我感觉只要是偏向装饰用的导入鲁班都会变成几何构件,但是实体化的结构构件墙梁板柱可以很好的转化。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
软件研发继续努力,一方面是我们建模人员后期对这些几何构件重新绘制了。
3、导入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Revit中没有基础垫层的概念,框架梁和次梁这些也不能区分开来,导入后都转换成了框架梁。暗柱和框架柱也无法区分导入,暗柱属于剪力墙一部分,但有的地方根据计算规则是分开来处理的。Revit中定义为外部的砌体墙导进鲁班,虽然名称可以对应上,但是都转化成了内墙,实际中内外墙砌体材料是不一样的,这个也要手动修改。
本次测试结果反馈差不多就这些了,以上提出的问题是我下一步研究的内容,Revit是从设计阶段延伸的,施工单位用的少,用的话也是更看重管线碰撞这方面,如果施工单位从设计阶段就介入
造价,或者哪怕拿到设计院的cad图,自己在revit里翻模,那么管线碰撞,施工模拟,虚拟漫游,5D造价管控这些自己也能做。这也是我在实践的一种模式。
感谢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