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地震与抗震建筑的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2 20:56     标题: 地震与抗震建筑的感想

前几天四川雅安地震,从电视上看到地震时房屋的震动画面,方才知晓地震时建筑物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个人认为,一,地震时,房屋主要是上下颠簸,这种情况占大多数,二,大震时,房屋有时陷入地下,三,地震中房屋的倾斜是自身的重力不平均所引起,其次才是地面的摇摆。

查百度百科,关于地震的传播是这样解释的: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所以人们第一感觉就是房子在上下晃动然后才是左右晃荡。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乐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
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
横波
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
乐夫波
在地平面上做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振动。[1]
瑞利波
沿着地面水平传播,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
根据上述情形,地震时虽然地球的引力还在,可是已经不是常规的重力效应,建筑物内部的承重构件,侧向力反向力扭力拉力剪力交替不规则出现,房屋构件的抗压力和抗拉力、正弯矩和负弯矩随时会出现逆反,基于这种状况,反观我们的建筑抗震设计,突然发现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目前的抗震设计,最高级别的一级抗震,也只是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用量,构件内部原来该受什么力依然还受什么力,在结构力学方面除了强化之外,没有考虑到受力会出现逆反的因素,由此可以说明,在汶川地震之后新建的教学楼为什么在雅安地震时又变成了废墟的原因。

个人认为,合理的设计应该是,如同圈梁那样,水平构件不分正负弯矩,一律均等设计,梁的上部下部配筋理应尽量相同,板的配筋应尽量做到双层双向直径间距一致,填充墙除密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外,还应配置砌体加强筋,建筑物整体落地的受力分布应尽量均衡,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满足地震时来自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复杂的地力冲击,大地震之后建筑物才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倒塌和裂缝。

看到地震中有那么多房屋倒塌,有那么多人因房屋倒塌而失去生命或造成终身残疾,我们内心难免要拷问参与搞建设搞建筑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你们都尽职尽责了吗,关于建筑设计,上面提到的个人理解不知有无道理;关于材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否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最难过的是监理先生,质量监督的职责做得如何,是否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要了人家的就把工程质量当做个人谋私的筹码了,此类事情太多的建筑工人最有发言权,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我想,建筑物抗震工作真正做得好,除非特大地震之外,房屋倒塌的情况应该极少,人员在房屋里头理应得到很好的保护,盖房子的意义本身就是用来保护里面所呆的人的,现在盖的房子也是按照抗震等级设计的,再出现因地震房子还倒塌还砸死人,那就应该是建造房屋的人的问题,反正我是这么认为。
作者: yujincai    时间: 2013-4-22 21:18

韩工的见解很好,人做事要有良知,说白了就是要有良心!不能为一点私利而酿大错。希望悲剧少发生,尽量避免!
作者: nbjiandai    时间: 2013-4-23 08:58     标题: 也谈

最不喜欢道貌岸然,这里是软件,不是几段网上复制的东西来就优哉游哉的,来点实用的最好。就像老百姓,谁能保证他们衣食无忧,,,,,那他们哪怕只扛枪,他们都义无反顾,,,,,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3 20:54     标题: 回3楼

如果我是公务员,如果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干部或者是党员,如果我是一个小小的老板或小地主或小资本家小业主职员什么的,或者名人大款,我都可以非常骄傲地“道貌岸然”高谈阔论,可惜,我只是一个漂泊他乡靠出卖手艺打工谋生的小老头而已,我说的确实不实用我承认,像楼上这样再剥夺我的话语权,活着就更加没意思了,是不是,关心点国计民生发点议论,这不违犯社会道德吧,我的立场没有站错呀,

其实最想突出的是,对于抗震设计,梁和板的配筋,我想应该是上部底部一样的,因为地震时构件受力被颠簸出现反向,框架梁的受力颠倒过来了,这构件当时就被破坏了,这是我要说的重点,而所谓的抗震等级,只是增加了钢筋的锚固深度加大了设计直径,而没有改变其受力现状,所以地震时照样房屋会开裂会垮塌。
作者: LB522476    时间: 2013-4-23 21:11     标题: 现在的人

现在的人右以这样说;他看的就是蝇头小利,不会去考虑他人或者自己的安危。就象现在有些工地,桩心柱明明标的是桩顶上边1米,下边3米,面老板为损材料,工人为了省工,却把桩心柱做了2.25米高。设计是抗震的,做成的产品确不抗震。良心何在!!!
作者: 我不懂    时间: 2013-4-23 21:13     标题: 回复 4# 韩吉中 的帖子

那些事设计者的事情,我们只要按图纸和国家规范就好就可以了,在说了这里是议论鲁班软件怎样发展,怎样使用让我们做出的工程中少错误甚至没有错误,在施工现场工人最容易看懂和理解,在此前提下还要符合图纸与相关的规范。而不是讨论如何做到抗震中怎么来降低损失,那些好像不是我们能讨论的问题吧。
作者: 儒学之道    时间: 2013-4-23 22:59

哎,鲁班的用户没有设计院的吗?韩工的重点被某些人当作那啥了,专业知识有的地方想学还要钱呢,有钱还不一定学得到。
作者: nbjiandai    时间: 2013-4-24 08:50     标题: 笑话

人家怎么设计就怎么做,不是讨论软件以外的地方,别在这笑话了,多提些软件能适用于图集规范的东西就好了。人家图集还折中于现实呢!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4 19:04     标题: 再回8楼

实话对你说吧,我是在电视上看一段雅安地震时播放的视频,一栋楼房在不停地连续上下颠簸十多分钟,颠簸很快的,我是做钢筋的,对这样的节目就特别关心,于是就想到了那楼房的梁和板,上下一起伏一颠,梁的常规受力作用,即正弯矩负弯矩正好颠倒着交替进行,你想,那梁的设计,上面钢筋细而少下面钢筋粗而多,当出现反力时正好给破坏了,混凝土一破坏就不能和钢筋有效的结合了,于是就开裂就坍塌,假如梁的钢筋上部下部都设计一样粗细的,就像圈梁一样正好抵抗地震时的这种正反交替的力,它就不会被震坏了,这是我写这东西的核心,请问楼主,你理解了我的这个核心了吗,至于其它什么偷工减料监理渎职,只是随便发泄一点气话,几十年我在现场施工中太过于较真强调质量节省材料偏要逞能,就非常不合时宜亏吃大了,处处碰壁,因此难免耿耿于怀,但只有一点:问心无愧。
我想,关于构件受力的知识,钢筋翻样是用得着的,所以觉得这个地方存在很多知音,才发在这里,而没发在预算版块里,我承认,这个帖子是与软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深层的关系你是没发现,我这个帖子也直接发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论坛的结构版块里,意思就是表示对抗震等级特别是一级抗震产生了疑问,梁和板的配筋在一级抗震时,我认为应当按照正负弯矩交替出现的情况考虑,上部下部钢筋一般多才合理才震不坏。
你认为我写的东西是笑话,那你就权当看笑话好了,我可是当真的,
请问,8楼的,你看过茅洪斌老师所著的钢筋翻样那本书了么,那本书的精髓是,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力学知识,作为钢筋翻样人员,钢筋受力的知识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图纸有时设计错误了你还不知道,图纸设计错误也是常有的事,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筋翻样人员,对于图纸配筋设计错误的情况,必须能看出来提出来才是你的职责,比如搞钢筋预算,往往是在图纸会审之前要先算出材料用量来,你不看出问题来行吗,这是基本功,当你知道了这里面还有基本功了,我这篇破文章也许就有点意思了。
作者: 6398    时间: 2013-4-24 19:14

社会如此,何必杞人忧天。无能力改变,就得学会适应。
作者: 790838261    时间: 2013-4-25 08:56

趋势,随大流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很多人的选择,不是很多人站在像韩工一样的位置上去思考一个事物。人何以为人,就是因为会思考,若是人不再思考只是适应,那个人认为社会只会不断退步吧。也许你在的地方没发生大地震也或是你住的房子比较牢靠,但是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社会只有出现更多像韩工一样关注民生的的放样工跟企业老总,我想我们建筑业会更好,社会也会更好,少一些悲剧多一些欢笑。
作者: 939297308    时间: 2013-4-25 11:47

大家细心看看,一般工程都只按三、四级抗震设计;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自然条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作者: 踩姑娘的小蘑菇    时间: 2013-4-25 14:41

一栋建筑的倒塌和监理有责任没呀?只是随口问问,没针对哦。
作者: 踩姑娘的小蘑菇    时间: 2013-4-25 14:43

唐山如果再次发生之前的地震,我敢保证唐山的房子都不带倒塌的,唐山人都不带慌的。
作者: nbjiandai    时间: 2013-4-25 17:36     标题: 看到不觉得头麻?

这人吧,讲究实在,我是看到些个长篇大论就头痛,好像跟我们这软件没有啥关系吧?讨论的主体不对题,小老头也好,壮小伙也好,最怕折腾,说到这折腾到那,看了没啥意思。对了,鲁班好像有个休闲社区,去那讨论些国家大环境恰当一点。
作者: 大胆的干警    时间: 2013-4-25 18:30

感觉每个人说的都对!大概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站在不一样的立场看问题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是一个钢筋工,我的看法是怎样花最少的力气干最多的活。什么抗震啊,什么力矩啊(我也不懂 )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事情!我们就是图纸上怎么画就怎么做呗!
作者: zkx1028    时间: 2013-4-25 18:45

老韩不论是钢筋方便的知识,还是施工经验,不管是软件的使用还是文采都值得我们大多数人学习的,所以,有的人。。。。。。。。。。。。。。。。。。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5 19:57

引用:
原帖由 nbjiandai 于 2013-4-25 17:36 发表
这人吧,讲究实在,我是看到些个长篇大论就头痛,好像跟我们这软件没有啥关系吧?讨论的主体不对题,小老头也好,壮小伙也好,最怕折腾,说到这折腾到那,看了没啥意思。对了,鲁班好像有个休闲社区,去那讨论些国家 ...
实在不好意思回答你了,说不好听的吧,太伤感情,说好听的吧,我又不会,
见到长篇大论头痛,不看就是了保证不头痛,我说的内容主要是构件钢筋受力,跟软件没关系但是有联系,人活着不能怕折腾,不折腾等于一潭死水没有生机,那个人表面上说不争论不折腾要和谐,其实呢,下岗拆迁他们可劲的折腾,看看当初的工人农民都啥样了,我知道有个休闲社区,我都半年了才在这里写点东西,请您别赶我走,好吗?你可知,写东西是要找知音的,是等着回复的,既然你不是知音,就全当路人多好啊,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何必这样反感呢。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5 20:04

引用:
原帖由 939297308 于 2013-4-25 11:47 发表
大家细心看看,一般工程都只按三、四级抗震设计;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自然条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你知道地震带吗,一个国家哪些地方处在地震高发区,国家是有分布图的,所以才有一二三级抗震的规定,
既然拉起了话题,那就把我最近发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论坛上的另一篇文章,也发在这里,此文确实跟软件无关,跟国家制度有关,版主如果感觉不合时宜,就删除它我也没意见。只是在较一个真,我这个话题,作为咱们强大的经济强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看这样的目标五年后能否达到。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5 20:12     标题: 地震与建筑防震的感想

近日,四川雅安地震,再次激起人们关于地震灾难的忧虑,作为地震对人类伤害最大的房屋,时至21世纪的今天,难道就没有可靠的国家措施,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吗,我想其实,条件早已具备了。从科技手段分析,虽然地震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发生的时间,但是地震发生的频率、轻重程度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即“地震带”,国家早有规划,在建筑上叫作“设防裂度”,在措施上叫作“抗震等级”;从物资储备方面,全国全盘分析,据网上资料透露,我国13亿人口平均住房每人已经超过1.02套,楼房闲置率大约在四分之一以上;从地震受灾的规模上看,最近两次大地震都发生在四川农村山区,多数是乡村乡镇,县城较少,震倒的多数是八九十年代建造的预制板房屋,其抗震能力明显没有或者严重不足,基于上述事实,作为一个口口声声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因为地震造成那么多人民的伤亡,非常有必要从头来个彻底的反思。

中国虽幅员辽阔,地震带所占的总面积不足十分之一,而地震带地区人口所占的人口总面积约百分之一且以乡镇居多,总计大概几千万人口,在四川两次地震的教训基础上,如何关注处于地震带地区的几千万人口的住房安危,正考验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良知如何。

有效的做法应该是,目前的农村城镇化,首先在地震带地区入手,重点是,新建造的农民新居其抗震程度如何,应当以七级地震时房屋仅出现裂缝,非但不倒塌,其建筑构件保证不掉落不伤人,让房屋在遇到大型地震时,完全可以有效保证其中人员的身体安全不会造成对人员生命的危胁,此类建筑不应叫做“抗震建筑”而应该叫作“防震建筑”,就目前普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楼房大厦,经过优化设计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其次,对于一时还不能实现城镇化的处在地震高发区的农村乡镇,对所有住人的房屋,应立刻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凡是不具备防震(而不是抗震)能力的,由国家补贴社会资助,赶紧翻盖重建或采取补救强化措施,务必使其达到防震性能的要求,国家投入大气力真正这样做了,不用往远了说,再过四五年之后,当再次发生七八级地震时,媒体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连续报道现场紧急救援被埋受伤人员的惨烈情况,那时住人的将都是防震建筑物,只要人呆在里面,地震时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受伤的几率是极低的,国家应该有这样的能力,比起大城市新城市那些没人居住的鬼屋鬼楼,地震带地区改造成为防震的房屋,其总造价,哪个多哪个少,一定是改造没有防震能力的房屋的投资造价比现在的没人居住的楼房少,有人会说,新建的那些鬼楼虽然没人居住,那都是个人财产受物权法保护的,说到这儿,就该追究到国家性质和制度的问题了,别忘了,我们中国依然号称社会主义国家,如今的经济发展达到世界第二了还没有这个能力,还叫社会主义国家吗,那国家机器是干什么用的呢,就知道向着富人吗,一心向着富人那不叫社会主义国家,那叫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从四川地震开始,国家如果意识到防震建筑这一点,到今天的雅安地震,保证不会又出现叫苦连天死伤上万的惨痛情景,整整五年的时间啊,一个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五前时间消除规划内地震区房屋隐患,是完全有能力完成的,包括迁移村镇人口、房屋改建重建,都来得及完全来得及,可惜的是,就是没有那样做,太可惜了,假如再过五年,再出现一次位于地震带上的大地震,再有上万人员死伤,这个国家机器就更加成问题更加值得考虑了。为什么这样讲,在某些大城市和新建城市,成片成片的鬼屋鬼楼没人居住,楼市房价居高不下,累计起来占据国家多少资产,而位于地震带危险区的百姓住房,再累计起来又能占多少资产,这不明摆着吗,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言以蔽之: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就看想没想这么做,咱就笑看“中国梦”,仅在地震这个天灾面前,能否经受得住老天爷的下次考验,五年之后见分晓。
作者: q455648714    时间: 2013-4-26 09:27     标题: 回复 9# 韩吉中 的帖子

你说的我看得懂,至少我爸是这么教我看钢筋图纸的。你说的那书我在想办法找,很感兴趣。
作者: nbjiandai    时间: 2013-4-26 15:22     标题: 不知所谓

所谓的文人也不过如此,越说还约有劲了。文人就是这样,道貌岸然。结论100%对!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6 20:33

真诚的感谢22楼又抬举我了,把我当成文人,还道貌岸然,我只念了9年书,文革中的高中毕业生那时的知青实际水平连初中都不到,1977年开始在工地当钢筋工,至今几十年还干老本行,其实什么都不是,自我感觉的优点是42岁那年自学了电脑没有老师全靠买书看,用电视机当电脑学会的,想不到今天还真的用上了,就算是张扬吧,更希望现代的年轻人都有这样一股坚韧的精神。

请不要打笔仗了没意思,看我不顺眼你就可劲的骂几句得了,以后我少在这论坛发无关的东西,免得无事生非。
作者: 2010b    时间: 2013-4-27 08:53     标题: 来点现实的吧

应该提提鲁班图形法做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你的高谈阔论对我们没用。我们只想软件好用
作者: nbjiandai    时间: 2013-4-27 08:58     标题: 犟得很

犟得很,这不就得了,说点实在的。
作者: nbjiandai    时间: 2013-4-27 09:33     标题: 学车与知识

记得那年学车,在场地上练习,车可多了,挤得很,一直想超车,师傅冷冷的说,别琢磨着超车了,能到这场地上练习的,哪个不都是有两招的!!!
作者: 韩吉中    时间: 2013-4-27 22:14

做钢筋的,不懂钢筋受力知识,永远达不到那个层次,刚才在101群里,那么多人讨论基础底板长短钢筋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规律和道理不明确,再轻易的往里掺和,真等于对牛弹琴,哎呀算了,这不就得了,再也不犟了,话不投机半句多。全当我是牛,我服了你们了。。




欢迎光临 BIM论坛| (http://bbs.lubanu.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