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建筑业形势会如何? |
 | 从既往的趋势看,建筑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发展态势,2012年是个混沌观望的一年,相对来看,2013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局部区域还有热点:比如BIM、PM、BT、BOT等等。 |
 | 建筑业的发展从既往的趋势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态势。行业人士观察,却有过山车的感觉,忽上忽下。 |
 | 大家都在等看,希望能看清形式,尤其是习李体制下的未来10年的定位。 |
 | 各地方政府的刺激计划,个人感觉没几个能落实的。 |
 | 趋势上看,建筑业从关系竞争力时代到能力竞争力时代,会缓缓开始。
|
 | 平稳发展是最合适的,但是感觉冒进很厉害。
|
 | 人才供给数量与质量压力进一步加大,规模不经济现象更严重,一些建企开始转型。
|
 | 我估计我们建筑业今年还是一个缓慢前行的一年,局部进步很大的一年吧。
|
 | 都在进步,但是我觉得国企好像步伐更加快了。简单说,对接大业主,承接大工程、高端发展,放弃低端市场。
|
 | 趋势一:认同技术推动管理的进步;趋势二:处于从利益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对BIM等技术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应用;趋势三:国企和民企均认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趋势四:规模仍然在扩大;趋势五:建设方式以“造城”、CBD、“街区”等进行,单项目规模异常大。趋势六:低利润、同质化竞争继续加剧,进入多,退出少;趋势七:仍然无视对环境的污染;趋势八:从业人员减少、操作执行层尤甚,高管和职能层技术素质降低;趋势九:项目管理的模式在寻求变革。关于趋势九的一点说明:现在很多项目经理都愿意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或者已经在进行尝试,进行项目管理。
|
 | 要我总结趋势,就是,这个行业大家都期待变化,但都基本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等待变化。
|
|
|
 | 你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 |
 | 待位的李总理最近讲话还是在提城镇化,所以,我觉得中国建筑业的黄金时代起码还有10年,但主要市场会更分散到3、4、5线城市。
|
 | 就建筑业而言城镇化还是建新城。
|
 | 城镇化下步走的是城市升级,不是上轮的造房子。
|
 | 城镇化应该是升级配套设施。
|
|
|
 | 信息化建设有何成效? |
 | 制度都不错,问题是执行力不够,想用信息化强化制度的执行。
|
 | 信息化目前是后录入。目前效果一般,资金控制到位了。
|
 | 我们搞信息化建设这几年,企业是有一股小新风的。
|
 | 后录入,都有效果,更别说BIM提前预控了,所以整个BIM产业有希望。
|
|
|
 | 2013年BIM发展会如何? |
 | 2013年,BIM的焦点还在于点的应用,想要实现全生命周期,还有点早。
|
 | 我们目前不能高估了BIM的效能,但也不能忽视BIM在施工领域的作用,这是大趋势。
|
|
|

| 推BIM,什么模式最顺畅? |
 | BT模式下BIM的推行可能更为顺畅。 |
 | 明年的BOT模式推进将更加困难重重,BIM依靠BOT模式有点不现实。 |
 | 如何在国企体制下推行BIM的应用,研究这个题目或许对推行BIM有很大帮助,不过没人愿意去写下来,因为上不了台面。
|
 | BOT和BT我觉得有难度,EPC更为简单些。
|
 | 单从理想状态出发,应该是BT/BOT实施BIM更容易、作用更大。
|
|
|
 | 精细化,一定要BIM? |
 | BIM与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充分条件,而且,应该说是技术条件,还得有管理制度的配合。
|
 | 需要打电话,用手机方便,但也不意味着,你用座机就没法打电话了。但跟大家用了手机一段时间之后,就不愿意再用座机了。精细化也一样,一定时间后,BIM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
 | BIM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支撑。没有BIM技术支撑,我不相信哪个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
 | 精细化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早前先干完活再算总投资,现在已经算精细化了,但跟我们所期望的,现在又不算精细化。BIM把精细化的标准推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
 | 现在的行业管理技术手段下,我们不认为有项目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因为缺乏必须的管理技术手段。
|
|
|

| 推BIM,有哪些难点? |
 | BIM不可缺少的三要素:(1)建模型;(2)网络云终端;(3)模型二次开发软件,现在还比较稀缺。
|
 | 有人说:BIM好是好,太透明了,画人把肠子都画出来了。
|
 | 我个人觉得,BIM还欠缺了闭环PDCA。
|
 | 关键是BIM技术的推广是要改变我们以往的管理模式这是有阻力的。
|
 |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下,想要真正实现BIM协同,承建方又能拿到合理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有了各做各的BIM,施工企业偷偷搞吧,弄清自己的成本。
|
|
|
 | 如何应对BIM推行的阻力? |
 | 在施工企业里,完全实现透明是不现实的,在这个不现实的基础上,我们得找核心的落地点和焦点,作为抓手,我看这就是我们BIM的切入点:用BIM把自己的事弄明白了。
|
 | BIM对施工企业是个战略投入,是为了将来施工企业能更好地玩转BIM里这个I,应该练BIM的信息应用能力,设计才为这个M(模型)负责,当前条件,施工企业应该选择快速建模的软件,把精力放在信息应用上。
|
 | BIM的推广对透明问题如此敏感,阻力如此大,要改变方法了。办法是有的。不提成本,就提进度、质量、安全方面的应用价值,这方面潜力也很大,可以否?
|
|
|
 | 人才流失严重,BIM能帮忙? |
 | BIM对人才培养周期和操作素质提高,是有很大好处的。
|
 | BIM可以将工程基础数据库保存在企业服务器中,形成企业基础数据库,大大减少人才流动的风险。
|
 | 培养人才必须批量化,到底让他们接触不接触核心呢?其实越核心其破坏力越大。
|
 | 假设我是企业老总,我才不搞BIM,培养人被开发商挖走了,我还怎么活啊?
|
|
|
 | BIM可以解决索赔么? |
 | BIM为索赔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
|
 | BIM可以让你不需要索赔。
|
 | BIM不是万能的,人才是,BIM只告知真相,搞多少钱,靠人谈判。 |
 | 业主BIM用的好,你就没机会索赔,施工企业BIM用的好,向业主索赔就有理有据。
|